据介绍,支持政策分为四个方面。一是认定奖励。对首次认定的“新雏鹰”企业,单个企业最高奖励50万元。二是研发支持。“新雏鹰”企业纳入企业研发投入补助政策覆盖范围,按其年研发投入总量或增量给予分档分类支持,单个企业最高补助300万元。三是科技保险。支持“新雏鹰”企业购买科技研发、成果转化风险类科技保险,按不超过年度实际保费的50%给予保费补助,单个企业最高50万元。四是活动支撑。举办“新雏鹰”企业训练营,搭建多元化交流服务平台。推动大型科研仪器、科技文献平台开放共享。
古庙金秋,丹碧掩映。紫薇含笑,苍柏沉静,窗棂衬着红榴颔首枝头。
“伏羲庙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要将这份宝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好,让祖先的智慧和创造永励后人,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9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天水市考察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伏羲庙,了解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情况并作出重要指示。“总书记的指示,在天水伏羲庙发展历史和伏羲文化的发展历史中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让我们倍感振奋,备受鼓舞,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天水市博物馆馆长刘玉璞表示。
甘肃天水伏羲庙
天水伏羲庙,又名“太昊宫”,是伏羲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现存建筑建于明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是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完整、建筑年代最早的祭祀伏羲氏的庙宇,也是研究、展示、传承伏羲文化、龙文化、易学文化的中心。1986年,天水市博物馆由天水城隍庙迁至伏羲庙,形成了“馆庙合一”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水市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围绕打造伏羲始祖文化传承创新区及国家卓越博物馆建设,锐意进取、守正创新,充分发挥“收藏、展示、研究、交流、教育”等职能,积极实施“科研兴馆、人才强馆”战略,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尤其在文物保护修复、陈列展览、社会教育、古建筑修缮、学术研究等方面成效显著。
保护,不断赋予古建筑生命力
天水伏羲庙整体建筑坐北朝南、四进六院,建筑形制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宫阙格局和艺术风貌。主体建筑先天殿内现存明代伏羲泥塑彩绘巨像,身高3米,手托先天八卦盘,威仪古朴。太极殿的明代木质窗棂透雕团龙、团凤,技艺精湛、栩栩如生,殿外檐木刻精细繁复,彩绘生动有趣,是天水地区木构架单体彩绘中的另类精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庙中碑廊还陈列有众多石碑,这些石碑记载了伏羲庙的变迁历史以及祭祀沿革,其中《重建伏羲庙记》全篇共828个字,叙述了明嘉靖三年之前,地方官员对伏羲庙的修建维护。
天水市博物馆是伏羲庙的保护管理机构,承担着古建筑的保护修缮工作。刘玉璞告诉记者:“天水伏羲庙从明代至今总共进行过12次维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从1986年开始到现在共进行过3次保护修缮工程,基本恢复了历史上记载的格局。最近一次修缮是从2023年6月25日开始的,我们上报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后,对中轴线上的五座古建筑进行屋面挑顶、揭瓦维修,更换了糟朽的椽望和破损的瓦件、脊件,并按照传统方式重做了檐部地仗、油饰,修缮总面积1167.85平方米。这项工程于今年8月初完工,解决了安全隐患,延续了古建筑的生命。”
伏羲庙古建筑保护修缮现场
保护文物古建筑,除了专业团队的努力付出,也少不了公众的支持参与。今年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天水市博物馆在伏羲广场开展了天水伏羲庙古建筑保护维修宣传活动。博物馆工作人员现场向游客和直播间的观众介绍伏羲庙古建筑及伏羲庙修缮过程,同时向大众展示了部分修缮成果,受到广泛关注。此前,天水市博物馆还开展了一系列寓教于乐的“龙文化”研学活动,其中包括“传承与保护”瓷片文物修复,同学们在宣教老师的指导下,了解文物的发展历史,并且动手实际操作修复瓷片文物,包括清洁、粘接、填充等。同学们边听边观察,不断发问、探讨,加深了对瓷片文物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认知。
谈到下一步工作,刘玉璞介绍,天水市博物馆将启动实施伏羲庙古建筑本体数字化保护项目,为伏羲庙的保护工作提供科技支持。还将对先天殿和太极殿的所有彩绘进行勘察,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案,实现古建筑的科学保护和永续利用。
传承,持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始作八卦、创历法、发明渔猎工具、造书契、人工取火、制嫁娶、正百官名、制琴作乐……伏羲的传说在中国源远流长,有关伏羲的记载在先秦典籍及以后历代的古籍中屡见不鲜。伏羲时代的历史背景和考古学上的前仰韶文化大体相当,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伏羲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和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天水市博物馆一直致力于伏羲祭祀礼仪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工作,梳理了祭祀活动的历史沿革、祭祀礼仪、仪程、分布区域、传承人情况、乐舞和祭器等全部状况,了解和掌握了祭祀礼仪的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不断规范公祭伏羲大典和民祭活动提供了翔实资料。
为进一步传播弘扬伏羲文化,2021年国庆节期间,天水市博物馆新建了天水市博物馆历史文物陈列馆和伏羲文化研究中心(伏羲学院),邀请相关专业专家陆续开展了多场学术讲座,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同时,为让更多青少年通过社教课程学习,走进博物馆文物课堂,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倾听文物背后的故事,今年清明节假期,天水市博物馆开展了主题为“清明访博 寻文鉴宝”的社教活动,对伏羲“作历度、定节气”的伟大功绩及意义的讲解环节尤其引人入胜。今年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天水市博物馆带着“传承伏羲文化 汇聚复兴力量——天水市博物馆流动图片展览”走进基层,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
伏羲庙可移动文物修复现场
“我们将持续加强伏羲文化的研究和考证,利用伏羲文化论坛等平台,邀请知名专家和学者开展学术交流和课题共研,力争尽快推出一批研究成果,为探寻中华文明源头作出贡献。”刘玉璞表示。
发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了解一座城市,首先从博物馆开始。”天水市博物馆因“馆庙合一”的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将其作为天水行必达目的地之一。为满足各个假日节点、不同时间段游客的参观需求,天水伏羲庙景区、天水市博物馆随时调整、不断优化参观体验。据统计,在不久前的暑期阶段,截至8月19日,天水市博物馆陈列馆、伏羲庙景区接待游客均突破10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87%。
“木德风姓,八卦创焉;龙瑞名官,法地象天。庖厨祭祀,网罟渔畋。瑟以象时,神德通玄。”这是曹植所作的《伏羲赞》,8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来天水伏羲庙景区参观的中小学生,如果能全篇背诵包括《伏羲赞》《诗经·秦风·蒹葭》《入秦川界》等在内的指定诗词一首,就可以免除门票……9月是科普月,天水市博物馆将伏羲文化搭配科学解读,在“从历史长河走来 奔赴科技现代化未来”系列主题活动中设置了《“定立节气”与电动日地月模型》《“钻木取火”与太阳能漫步车》《“结网捕鱼”与液体分层密度器》《“推算历象”之追光向日葵光能盘》等互动课程,新颖实用,是天水市博物馆将文化与未来科技融合的举措之一。
伏羲庙宫门网上有哪些配资
发布于:北京市